top of page

養生先養心

已更新:2022年12月3日


國醫大師鄧老生前常言道:“養生先養心,養心必養德。”我國歷史上許多思想家、醫學家和養生家都把養心和養德放在養生的首位,甚至視其為“養生之根本”。


鄧老認為,高尚的道德情操常常令人心情愉悅、心理健康;反之,道德低下,甚至德性敗壞,則使人惶惶不可終日,自我毀滅。故俗話說:多行不義必自斃。


鄧老曾告誡人們:“心底無私天地寬”。這是為人的最高境界。對一般人而言,這就是要崇尚優良品格,守住道德底線。



國醫大師鄧鐵濤題字:

左 - 養生先養心

右 - 治未病科囑 - 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心平氣和;厚德者壽!



如何養心?在預防醫學領域,中醫、中西結合醫學是頗具優勢的。這裡列舉鄧老一生堅持的幾種養生之道:


  (1)動靜結合之運動調養。如八段錦、太極拳、靜心功、鳴天鼓、聰兩耳、擊後枕、搓湧泉、健步運動等。鄧老一生酷愛八段錦,還將傳統八段錦改良成簡單、易學的“鄧老八段錦”每日鍛煉。鄧老認為,八段錦整套動作柔和連綿,鬆緊有序,尤其適合日常練習。初學者可採取自然呼吸法;動作熟練後,逐步採用腹式呼吸,意守丹田,最後實現動作、呼吸、意念的有機同步。


  (2)冷熱水交替洗澡法。這是鄧老生前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洗澡方式。鄧老認為此法有益心血管保健,促進血液循環。他還特別提醒,年長或患有高血壓者,剛開始時要注意水的溫差不能太大,待身體適應後方可加大溫差。


  (3)足浴保健。這是鄧老總結於臨床經驗的“鄧老沐足方”,主要組成為:鉤藤、懷牛膝、川芎、白芷、夏枯草、吳茱萸等。人體足部分佈有很多穴位,以足部六經(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陽膀胱經及足少陽膽經)為主。足浴之功效,除了局部吸收藥物外,更重要的是刺激局部穴位,達到平肝潛陽、引火歸元、養心安神之效果,尤其適合高血壓、失眠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。


  (4)起居有常。鄧老百歲養生經《無病到天年:國醫大師鄧鐵濤的百歲養生經》遵循古人養生之道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今時之人不然也……不知持滿,不時御神,務快其心,逆於生樂,起居無節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 鄧老認為,每個人都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的不同,合理的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、學習、運動、飲食、起居等日常活動,並長期堅持、形成規律,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健康,這個非常重要。11:00-13:00 是午時,也是心經最旺的時候,心屬火,正午時陽氣最旺,此時出去走圈,不僅僅是為了運動,更多的是為了吸收天地之陽氣。


  (5)飲食有節。鄧老主張,飲食應根據四時氣候特點,因人因地而異。堅持均衡飲食,“雜食不偏”。家人煮什麼食物他都覺得好吃。平時愛喝茶,每天吃一兩個核桃,十分注意脾胃的調理。“胃以喜為補”,喜歡吃的就是對脾胃有裨益的,但是什麼也不要食得太過,飲食自倍,脾胃乃傷。秋末、冬初,注意健脾養胃。在冬季會多吃一些肉類以達到祛寒目的。盡量減少或者謝絕各種應酬“飯局”。


  (6)堅持書法、閱讀、寫日記等。鄧老直至耄耋之年從不間斷研習。鄧老生前每天看4-5份報紙,如《廣州日報》、《羊城晚報》、《中國中醫藥報》、《健康報》等。他說:“自己是廣州人,每天必看廣州日報。”2005年,時年89歲的鄧老加入廣州日報發起的“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”活動,成為那次活動中年齡最大的黨員。在百歲生日時,鄧老更為廣州日報“名醫大講堂”題字。



  • 註: 內容轉載自365醫學網



1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