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耆夏日補氣, 強心護肺 / 2024年7月號"中醫生活"雜誌訪問
- hkacm
- 9月2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1. 黃芪性溫,一般的理解是偏向溫補類,請問在夏天應用不會過於燥熱嗎?
夏天也常用溫性藥。夏天經常飲凍品、食雪糕、乘涼、出汗多,都容易傷陽氣。中醫理論是有特定的症狀,就可以服相對應的中藥。只要配搭合宜,便不會出現上火的現象。
2. 哪類人士適宜在夏天服用黃芪?
氣虛的人,尤其是心、肺、脾氣虛的人,縱然在夏天也可服用黃耆。
在心臟,藥理學研究指黃耆有強心作用。眩暈、氣促、氣不足、易疲乏等,都是心氣虛常見的症狀。
在肺臟, 它能強肺、固表,減少流汗,有些人表虛自汗,易患感冒,黃耆是一常用藥。
在脾臟,因脾主管一身的肌肉代謝,黃耆可增強肌肉的力量,使肌肉豐滿,改善肌肉無力的問題。香港的莫飛智教授為重症肌無力的病人處方時,黃耆佔全方的比例都較高,便是基於黃耆的強肌作用了。
3. 能否以一個醫案分享你在夏天應用芪治病的果效?
有大部份covid-19病人轉陰後,出現氣促、心悸、胸憋、脈律不齊等與心臟相關的症狀,使用以黃耆為主的中藥,配合活血通絡中藥,效果明顯,大部份患者2-3周開始症狀改善。
有一低血壓病例: 男性, 73歲, 地盤工人。經常頭重、腳無力, 汗多, . 2天前開始眩暈,腳軟。血壓約90/60. 心率:~50-60 次/分。處方: 補中益氣湯加減 (以黃耆為主藥)、三七、薤白、瓜蔞皮等。共14天。早晚各服一次。
14天後,血壓上升至100-110/60-70. 心率:~50-60. 血壓明顯改善。再處方30天。頭重, 眩暈等不適消失。血壓穩定。
3. 後疫情時代,可會用多了黃芪來為病人治病?
一直以來,醫師對黃耆作用於肺脾的功能都較清楚,或許對其強心的功能認識較淺。然而疫情期間,出現大量患新冠後遺症的患者,大部份圍繞心、肺、脾相關的症狀,如:心律不齊、氣促、胸憋、失眠、長期疲乏、久咳、肌肉無力、眩暈、自汗等等。基於藥理學研究,黃耆含黃耆皂甙,其有強心作用。再者,心臟的肌肉,同樣是脾臟所主管。中醫的理論及現代藥理學認識,擴闊了中醫師對黃耆的認識,基於疫情期間的經驗總結,使我對黃耆的作用有更多體會,後疫情時代使用的範圍更廣。
順帶一提,黃耆有利尿作用,服用量大,有可能減少胎水的情況。孕婦服用前應先向中醫師了解。
